近期,故宫博物院建院一百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的第七届太和论坛在北京市隆重召开,其中以 “世界遗产地绿色可持续发展” 为主题的国际分论坛(以下简称绿色分论坛),由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公益慈善研究院独家捐助,万科公益基金会作为公益伙伴深度参与支持。
会上,“以可持续经济产业为纽带,通过绿色文创实现文化价值、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的协同转化”成为讨论主题之一。
来自世界各地的多位专家,围绕世界遗产地的可持续经济产业(绿色文创)主题,交流文创开发、循环经济、IP联动等方向的实践与成效,展望可持续经济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未来图景,希望让文化遗产在当代焕发新生,实现文化价值与绿色经济的双赢。
绿色文创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价值的重构
尽管学界和业界对何为绿色文创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对于绿色文创蕴含的巨大能量和作用,却拥有广泛共识。
在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看来,绿色文创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价值的重构。“绿色文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文化创意设计,将废弃物转化为承载文化记忆的产品,并赋予了新价值,使循环经济从工业领域延伸至文化领域。”朱黎阳说。
“当消费者手持一个由回收材料制成的文创产品时,他们消费的不仅是一件商品,更是一种绿色低碳的生活态度,不仅传递了文化故事,更潜移默化地普及了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绿色消费理念。”朱黎阳说。
在朱黎阳看来,发展绿色文创可以发挥的效应远不止文化传播,塑造绿色消费新风尚,还可以减污降碳,保护好遗产地生态环境;变废为宝,开拓产业新增长极。
朱黎阳表示,将世界遗产地原本需要焚烧、填埋的文旅废弃物作为原材料制作成产品,从源头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具有明显的资源环境效应。
同时,绿色文创拓展了循环经济的发展空间,不仅通过文化赋能和设计增值,使废弃物产生了远超其本身材质的经济价值,实现了变废为宝,更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如回收企业、材料加工工厂、设计工作室、销售平台等实现共赢发展。
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零废弃文创产品正是朱黎阳所提及的绿色文创优秀实践。作为绿色文创实践本土案例,故宫博物院与万科公益基金会自 2020 年联合发起“故宫零废弃”项目,已开展以故宫园区内的废弃塑料瓶、落叶等回收材料为基础,结合传统文化元素设计文创产品等相关实践。
从落叶和枝条为原材料做成的“松福”手环,到苹果皮回收再造制成“龙纹手机包”,再到废弃塑料瓶制成的雨衣、皮肤衣、手提包、丝巾……这些深受公众喜爱的故宫文创产品,不仅兼具古典文化与现代设计之美,也让很多人建立了对零废弃文创的认知,推动更多人在生活中践行勤俭节约理念。
故宫博物院文创事业部主任吴迪分享道,故宫文创经过十多年积累,目前接近有2万款产品,涵盖产品种类非常丰富,尤其是近年来,故宫文创从产品阶段、平台和渠道阶段,正进入生态体系阶段,形式包括展览、文化衍生节目以及跨界产业的融合等方面。

故宫零废弃活动。

由可再生原料做成的故宫零废弃绿色文创——莲蒲松荫·新生方巾和莲蒲松荫·新生飞盘。
吴迪表示,文创产业要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边界,以更开放的姿态,主动与环保、科技、旅游、金融等各个领域对接,协同创新。
“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推动跨界融合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更是文创在实践中获得的重要共识。只有在融合中寻求共生,在共生中实现共赢,我们才能不断地拓展发展路径,让文化创意产业焕发持续的生命力。”吴迪说。
让绿色文创真正成为遗产保护与经济增长的纽带
面向未来,如何让绿色文创真正成为遗产保护与经济增长的纽带?论坛上,专家们畅述观点,凝聚智识。
万沙控股董事长姜浩认为,发展绿色文创需要几个核心要素:一是场景,二是可持续的循环产业经济。同时,应吸纳更多公众和生态伙伴的参与。
姜浩还希望,未来的绿色文创可以拥有统一的标识和可循环材料。“实现减碳、固碳,甚至在活动推广过程中把碳经济循环起来,这些都是未来绿色文创和产品开发可持续的探索之路。”姜浩说。
朱黎阳认为,发展绿色文创,要培育消费市场。一方面,协会、博物馆等机构积极搭建推广平台,鼓励更多设计师和企业投身绿色文创领域;另一方面,加强宣传引导,培养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通过以旧换新、积分奖励等模式,引导公众积极参与。
同时,加强跨界合作也成为共识。朱黎阳表示,要推动文创机构、设计院校、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制造工厂等多方主体建立跨界合作平台,如建立遗产地循环经济联盟,共享废弃物信息,共拓销售渠道,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产业共同体。
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和理论建设工作也正在推进。中国厦门海峡可持续产业联合会秘书长、青合循环经济与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蒋南青,今年一直带领团队基于故宫可持续文创产品开展准则研究,希望解决可持续文创产品的定义和范围、判断产品是否可持续,以及它的衡量评价指标、维度是什么等基础性问题。
蒋南青表示,希望以循环经济中的全生命周期为基础,覆盖产品设计、生产、使用等关键环节,系统梳理可持续文创产品从原材料到产品废弃、再生利用的全流程,为更多遗产地推出绿色文创提供可操作的参考经验。
行动已经展开。吴迪表示,故宫文创部门的核心工作是引领和示范,做中国乃至世界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创产业先行者。“我们将关注绿色文创产品使用的是否来自于回收再利用的原材料;这些实用的产品被再利用是否健康安全;文创产品会不会再次变成回收再利用的原材料?”吴迪说。
一个闭环产业链的探索,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正如北京零废弃循环利用产业促进会会长、抱朴再生BOTTLOOP品牌创始人刘学颂表示:“可持续不是一种简单的标签,也不是简单地重塑传统,而是一种尊重时间、敬畏文化的态度。”
当文创产品成为绿色理念的载体,遗产的当代价值便有了可持续的表达路径。( 作者:中环报记者王琳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