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湿地 >  正文

珍禽黑颈首现灵丘保护区

来源:草原狼 时间:2010-04-15 00:00:00

字号

  来源: 山西晚报网 日期:2010-4-15

  本报4月14日讯(记者郭斌)此时正值候鸟迁徙季节,灵丘黑鹳自然保护区近日首次发现了两只受伤的国家保护珍禽———黑颈(pìtī)。昨日,这两只珍禽被放归自然。

  本月上旬,灵丘两位市民在晨练中发现两只受伤的小鸟,它们外形像野鸭,但额、头顶及颈等均乌黑发亮,从眼至耳有一簇橙黄色的窄长羽毛黑颈,大家从未见过。灵丘黑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闻讯后,立即组织人员把鸟儿接回。经仔细辨认,确定其为黑颈,经过精心救治和观察确保无碍,于昨日放归自然。

  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保护区内首次发现黑颈,黑颈是一种游禽,主要栖息于低山和平原地带在湖泊、江河和沼泽地等环境中,繁殖于内蒙古及中国东北,有记录迁徙时见于中国多数地区,越冬于华南和东南沿海及中国西南的河流,在干旱的北方较为少见。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种群数量逐渐减少,非常珍稀,为国家保护珍禽。

  灵丘保护区简介:

  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境内,范围涉及独峪、下关、上寨、白崖台、红石塄、落水河、东河南7个乡镇的100多个村。由灵丘县林业局管理。2002年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以黑鹳、青羊(斑羚)、青檀树等珍稀物种为主要保护对象。总面积1346.67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区包括唐河流域门头至红石塄河段,下关乡范岭水库,独峪乡三楼至花塔河段,白崖台乡古路河村,上寨镇刘庄至马头关河段,东河南镇蔡家峪等地;缓冲区为上述7乡镇的其他区域;试验区为保护区建设观察站点及进行科研活动的区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呈现冬季干寒,夏季湿热多雨,春秋凉爽,温差较大的气候特征。年均气温5.5℃,最高气温37.7℃,最低气温﹣29.1℃。年均降水量400毫米,无霜期100~156天。保护区湿地类型以河流湿地为主。区内主要水体为唐河及范岭水库。保护区内有青檀、黄檀、梓树、天南星等10多种珍稀植物,以及落叶松林、油松林、辽东栎、桦树林、刺槐杨树等森林植被系统。常见兽类有獾、狐狸、野猪、松鼠、黄鼠狼、野兔等,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金钱豹、云豹、斑羚、灵猫等。常见鱼类有鮊、鲫、麦穗鱼、花鳅等。鸟类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金雕、大鸨,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大天鹅、鸢、苍鹰、猎隼、豆雁等。

  责任编辑:小华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