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草局新近发布3项花卉行业标准
以行业高标准护航花卉业高质量发展
花卉行业标准是花卉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对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引领性作用。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发布《生态修复用草种子质量分级》等43项林业行业标准,自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其中包括《三角梅》《石蒜类植物》《山茶花》3项花卉领域行业标准,进一步规范了花卉产品生产流程,为行业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推动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为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护航。
推动石蒜向标准种植转型
石蒜类植物兼具观赏、药用和生态价值,近年来在园林绿化、林下经济、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颇具潜力的种球、切花、盆花产业化开发的重要球根花卉。
针对野生资源破坏严重、种类界定难、商品化开发慢、标准化水平低等发展瓶颈,上海市林业总站牵头修订《石蒜类植物》(LY/T 2444-2025)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石蒜属长筒石蒜、石蒜、换锦花、忽地笑等植物种质资源采集和保存、品种选育、子球培育、商品球生产、切花生产、盆花生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适用于石蒜类植物全产业链生产应用。
该标准整合了国内10余家科研、企事业单位的实践经验,兼顾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将逐步推动石蒜产业从“经验种植”向“标准种植”转型。该标准的实施将作为石蒜类植物生产、贸易和科研的重要技术依据,引导技术创新,推动种球繁育等关键技术研发,同时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助力我国石蒜类产品贸易流通。
让山茶花生产更专业
山茶花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中国十大名花,也是世界名贵花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
当前山茶花产业存在生产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苗木规格不统一,商品化、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不健全等问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牵头修订的《山茶花》(LY/T 2446-2025)标准,明确了山茶花生产的圃地准备、种苗繁殖、盆栽生产、地栽生产、病虫害防治、分级与检疫、包装与运输等技术要求,适用于我国山茶科山茶属山茶花品种生产。
该标准为我国山茶花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将进一步规范山茶花种苗繁殖、盆栽生产、地栽生产和病虫害防治等生产过程。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山茶花的产品质量,促进我国山茶花产业健康发展。
助三角梅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角梅又称叶子花、簕杜鹃、宝巾花、九重葛等,因其花色艳丽、开花量大、花期长及抗逆性强等优势,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园林绿地和全国的家庭园艺消费市场发展迅猛,年产值达76亿元。我国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三角梅栽培品种数量最多、种植规模和销售量最大的国家。
针对三角梅生产存在的品种类型混杂、生产技术落后、质量参差不齐、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由华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国内三角梅科研、生产和应用的主要单位制定的《三角梅》(LY/T 3433-2025)标准,确立了三角梅的生产技术流程,规定了品种类型选择、种苗繁育、成品生产、病虫草害防治、产品质量检验、档案管理等主要技术要求,适用于三角梅生产与质量检验。标准的实施将指导三角梅种苗繁育,规范全国三角梅盆花和绿化苗木成品生产,促进三角梅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