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清洁能源主题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汇聚了中外政府机构、国际组织、能源领军企业及研究机构代表,深入探讨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安全、有韧性的清洁能源供应链,共谋绿色发展路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于健龙在开幕致辞中强调,绿色低碳已成时代潮流,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市场和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正发挥关键作用。“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三分之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风光电装机容量连续十年全球第一。中国成为全球清洁能源产供链的‘稳定器’。”他呼吁各方充分利用链博会平台,拓展全球合作伙伴关系。
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鲁俊岭系统阐述了中国能源转型成效:能源自给率超80%;风光电装机总规模历史性超越火电,达16.5亿千瓦;建成全球最完整新能源产业链,供应全球80%光伏组件和70%风电零部件。他提出四点建议: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清洁低碳转型、强化数智赋能打造新质生产力、坚持开放合作提升全球治理水平。
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副局长胡武婕指出,中央企业承担了全国90%以上油气、60%以上电力的供应重任,是能源革命的主力军。国资央企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共建全球能源治理新格局。
阿拉伯农工商会总联盟秘书长哈利德·哈纳菲分享了阿拉伯世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决心,目前装机达5GW并计划四年内翻番。他高度赞赏中国技术领先地位,呼吁加强中阿在光伏、风能、绿氢等领域的合作。
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总裁雷纳特·贝克图罗夫介绍了哈萨克斯坦及中亚地区绿色能源发展实践,强调其作为连接东西方平台的角色,并表达了与中国深化绿色金融合作的意愿。
活动期间,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联合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发布《生态原产地保护及绿色碳汇专项行动》。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成为首个签约地方政府,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提供智库支持。该行动旨在通过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与碳汇机制创新,结合地方资源禀赋,探索“生态保护+低碳发展”的可复制模式,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与国际绿色供应链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