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大气 >  正文

新疆启动大气重污染综合成因与深度治理技术研究项目

来源:中国环境APP 时间:2025-07-22 11:58:05

字号

7月17日,“乌—昌—石”区域大气重污染综合成因与深度治理技术研究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院士、专家,共同探讨“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和短板,交流区域大气重污染综合成因和深度治理技术研究,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乌—昌—石”区域是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重化工、钢铁、冶金、多晶硅等重要产业聚集,气象条件季节差异大,秋冬季PM2.5污染问题突出。近年来,自治区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2024年冬季以来重污染天气多发频发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基础还不稳固,治理工作已进入“深水区”。


为进一步推进新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安排部署,推进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乌—昌—石”区域大气重污染综合成因与深度治理技术研究项目的顺利实施,今年年初以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对该项课题开展了调研;自治区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邀请院士专家、科研团队把脉问诊,开展方案论证,共同推动项目顺利实施。相关技术成果将对自治区以及“乌—昌—石”区域的日常环境管理和调控提供技术支持,使秋冬季重污染基本消除,季节性和全年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据了解,项目主要研究区域大气环境监测网络构建与污染成因溯源、区域大气污染源排放动态表征与综合评估、大气环境重点污染源执法监管体系构建、重点园区和行业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应用与示范、区域空气质量改善路径等内容。将通过构建“乌—昌—石”区域“天—空—地”立体化大气污染物观测网络、污染源动态管控清单等举措,围绕区域重污染过程溯源、污染源排放动态管控、重点行业治理技术应用示范等方面开展研究,旨在解决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及措施落地的应用难题。


“通过构建精准化、动态化的大气污染管理体系,该项目将对区域污染源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管控。”自治区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健说,希望通过系统化、集成化的研究,对自治区及“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日常管理和调控提供一手的技术支持,让秋冬季重污染基本消除,也让季节性和全年的空气质量能够持续改善。


论证会上,专家组一致通过项目实施方案论证,并提出项目基于“乌—昌—石”区域“天—空—地”立体化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厘清PM2.5重污染成因与来源,构建重点污染源监管指标体系,建立动态更新的污染源全过程管控清单;构建多污染物深度治理技术应用与示范体系,为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技术支持;针对目前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短板,提出适合区域不同阶段的改善目标和实施方案。


“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必须对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做综合分析,对污染源做综合治理。”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说,项目针对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等进行研究梳理,从科学、技术和管理三个维度上来推动,对空气质量改善的路径、目标及措施都有整体化的考虑。相信项目经过3年到4年的研究,可以为“乌—昌—石”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提供较好的方案,为当地政府大气治理提供科学评估和建议。(杨涛利)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