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监测 >  正文

江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迈上新台阶

来源:中国日报网 时间:2025-07-31 10:45:37

字号

7月30日,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召开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建设情况。近三年来,全省累计投入4.73亿元,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监测能力提升工作稳步推进


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监测能力建设,2023年出台《江西省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一年强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提升”的路线图。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及11个驻市分中心已构建起差异化支撑体系,着力打造“1个综合实验室+2个重点实验室+3个区域实验室+6个专项实验室”的布局。全省91家市县监测机构已按区域站、骨干站、县级站和基础站四种模式差异化发展,形成了水质分析、应急监测等核心能力。全省依托“高效集成实验室质量管理系统”,实施监测活动全要素质量管理,并通过大比武、上岗考核等方式强化技术人员培训。


监测资质与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监测资质方面,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资质项目达2569项,较2022年增长85.89%。市县机构中已有89家具备监测资质,总资质项目达9550项,较2022年猛增397%;平均资质数从21项跃升至105项。监测业务量激增,2024年市县机构共出具14063份监测报告,较2022年增长7.3倍。伴随能力提升,委外监测业务显著回流,2025年同期委外报告较2022年下降71.89%,节省财政资金的同时实现了人才与经费的双重增效。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初步成型


江西基本建成功能互补的三维监测网络:“天基”网络利用卫星遥感对全省地类解译及重点区域生态监测;“空基”网络整合无人机、激光雷达、走航车和空气预报预警系统,引进机器学习“智慧预报”模型,实现15天精细化及45天趋势性大气预报;“地面”网络建成覆盖水陆城乡、衔接国家指标的环境质量与污染源监测点位,为生态保护摸清底数。


生态环境预警监测网络不断完善


江西重点提升饮水安全预警水平,对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指标监测频次加密至每月一次。设置标准限值60%为预警触发阈值,一旦超标立即向监测断面所在地及周边生态环境部门发出预警,形成“监测-预警-交办-排查-整改”闭环管理,将水源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下一步,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将持续补齐设备短板、加强技术培训,推进监测网络数智化升级,构建“全域覆盖、多维协同、智能互联”的现代化技术支撑体系,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筑牢数据根基。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