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科研 >  正文

“张江种谷”项目启动建设,打造国际一流智慧种业创新高地

来源:浦东发布 时间:2025-08-05 10:40:45

字号

日前,孙桥农业科创中心(张江种谷)项目在张江科学城正式奠基。建成后,这里将聚集国内外种源研发领军人才、顶尖研究机构及前沿种业资源,打造国际一流的智慧种业创新高地,为我国种源突破贡献“张江力量”。



数字育种引领生物育种技术


“张江种谷”是市、区联动打造的现代种业示范区、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重要载体,是上海市重点打造的三大农业科技创新空间之一,也是浦东引领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标杆项目。2023年8月,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和浦东新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基础,依托孙桥农业科创中心建设“张江种谷”。



据了解,项目建设内容共6栋单体,包括1栋16层总部研发楼、1栋14层种源研发公共实验平台、3栋多层研发楼、1栋2层展示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6万平方米,预计2027年底建成,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唯一农业科技产业园区。


“张江种谷”项目将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聚焦种源农业重大产业项目,集聚国内外种源研发领军人才、顶尖研究机构及前沿种业资源,以种源“科创策源”为引领,建立种源科技雁阵联盟,以“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双轮驱动,着力突破生物育种底盘技术,打造国际一流的智慧种业创新高地。


浦东农发集团产业部总经理唐晓斌介绍,项目通过构建三大核心平台,引领种业迈入4.0时代。数字化基因编辑种质库——依托种质资源库与生物信息云脑,打造数字育种中枢,多维度支撑快速精准育种;种源研发公共实验平台——汇聚尖端实验室集群和大数据资源,打造开放共享的种业创新平台,提供全流程标准化科研服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打通“研发-中试-转化”全链条,打造种源科技型企业集聚区,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提升育种效率 突破种源限制


种业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小小的种子关系着粮食安全。“育种最重要的就是种质资源,我们有了好的种质资源,才能创造出为农户带来高产量的品种,农户才能受益,国家的粮食安全才能稳定。”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水稻中心副主任孙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是目前来说,国内种源还受到育种技术等一些条件限制,而“张江种谷”未来通过“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双轮驱动分子育种技术,就可以大大提升种源创造的成功率和效率。


她解释说:“以水稻为例来说,传统的品种选育周期非常长,过去我们可能5年以上才创制一个新种质,因为传统杂交选配主要依赖我们的经验和谱系分析,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偶然性,使得育种效率低下。有了‘张江种谷’平台后,通过人工智能和算法等技术,可以模拟计算基因交换的结果,从中完成性状筛选,提高筛选效率,大幅缩短育种周期,可能两三年就能创制符合育种目标的新种质。”


值得一提的是,“张江种谷”不仅仅提供种源研发公共实验平台,还提供研发成果的转化平台,这样就可以把研发成果尽快转化给有应用能力的企业,形成完整的链条。


2022年11月,上海浦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心两区,一带多点”总体规划正式批复,其中“一心”为孙桥农业科创中心(张江种谷);“两区”是主打“产业融合+链条延伸”的浦东宣桥三灶园区和“种源科技+示范种植”的浦东老港园区;“一带多点”是“创新创业+应用示范”的浦东中部乡村振兴示范带和“种源推广+多元辐射”的农业科技示范点。这些区域未来将为种源研发成果提供示范种植和推广空间。


助力浦东打造种源农业示范高地


记者另外获悉,当前,作为承载“张江种谷”科技研发任务的平台,“上海张江智种中心”正在紧锣密鼓筹建,拟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作物基因组与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韩斌领衔,建立“智种中心”决策咨询专家库。成立后,该中心将加快建立分子设计、流水线育种等快速精准育种技术体系,服务“种业强国”建设。



项目建设期间,农发集团还为“张江种谷”准备了过渡空间载体,位于张江科学城祥科路165弄的启能大厦,面积约4500平方米,预计今年9月份将正式挂牌运营,可为前期入驻企业提供服务。


此外,“张江种谷”可以依托浦东引领区、自贸试验区及综合改革试点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比如“1+1+N”人才体系、“明珠计划”、种业科研项目资助、知识产权专利审查提速、低息贴息、农业专项补贴等,产业、科技、人才、金融等多项政策协同发力,形成“初创-成长-成熟”全生命周期精准支持。由此构建高水准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助力浦东新区打造种源创新资源集聚度最高、企业活力最旺、成果转化效率最优、核心竞争力最强的种源农业示范高地。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智慧农场,科技拓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