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 商务部出台文件拓展绿色贸易,让绿色低碳发展成果惠及全球
“在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我们积极拓展绿色贸易,目的是促进贸易优化升级、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更好服务全球气候治理。”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印发了《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10月31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在发布会上介绍相关情况。
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
如今,我国外贸“绿色”发展步伐在加快,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绿色引领外贸产供链全面升级。
“近年来,中国外贸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明显,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升级迭代上,也体现在全产供链的深度变革上。在研发端,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绿色理念融入产品设计,我们也已经从‘卖产品’升级为‘提供集成式解决方案’,这些都是我们绿色贸易竞争力的生动体现。”李成钢表示。
根据商务部的调研,正在举行的第138届广交会上,47%的首发新品都融入了绿色设计理念。数据显示,我国今年前三季度,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出口增速超过30%;光伏产品已经连续4年出口额超过2000亿元;电动汽车出口量去年首次突破了200万辆。
产业绿色化、产品低碳化是绿色贸易的基础和支撑,通过推行绿色设计、普及绿色制造可以开发出更多绿色产品,加速产业绿色转型,为拓展绿色贸易注入新动能。
《实施意见》围绕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提出加强外贸企业培训,发布最佳实践案例,增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意识;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外贸产供链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开展绿色设计和生产,降低外贸产品碳排放量等意见。
“近年来,工信部坚持把推行绿色设计、普及绿色制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引导企业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了新能源、节能环保、绿色装备等一系列新兴产业发展,为绿色贸易开辟了更多新赛道。”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王鹏介绍。
在推动外贸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一些企业,其中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着“向哪转、怎么转”的现实困惑。去年以来,商务部围绕绿色低碳规则、产品碳足迹核算、绿证绿电交易等主题举办了6期绿色贸易专题培训,线上线下覆盖超过3万家企业。同时,商务部还建设了绿色贸易公共服务平台,组织专家编发了《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知识手册》,用通俗的语言和真实的案例来解读绿色低碳相关政策与规则,让企业对国际市场需求做到“心中有数”。
建立健全绿色贸易支撑保障体系
近年来,碳排放认证与评价、碳市场与碳金融等新兴服务业,逐步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新动能。其中,金融部门主要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权基金等工具,赋能绿色服务贸易发展。
《实施意见》也在建立健全绿色贸易支撑保障体系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政策支持,基于外贸产品碳足迹核算结果等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绿色贸易统计监测分析体系,完善绿色贸易政策制度体系等意见。
今年6月,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证监会,出台了《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首次把绿色贸易纳入了绿色金融支持范围,实现了绿色金融对“生产—流通—消费”的全链条覆盖。
“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绿色贸易发展,是近年来人民银行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在政策设计和标准制定、信息披露、金融产品和工具等方面,推动金融支持绿色服务贸易,促进绿色贸易和相关投融资发展。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完善可持续金融标准,支持创新信贷、债券、股权等融资方式,提供更多针对性金融服务,为绿色贸易发展作出贡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
绿色产品认证作为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培育绿色市场的重要抓手,也是支持外贸企业绿色发展重要方面之一。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司长国焕新表示,大力推行绿色产品认证,是我国积极履行国际减排承诺、展现大国担当的重要体现,也为推动全球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目前,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已覆盖电器电子、家具、建材、快递包装、塑料制品、洗涤用品等122种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产品,共发出绿色产品认证证书近4万张,涉及获证企业8千余家。”国焕新说。
营造绿色贸易发展良好国际环境
当前,绿色转型是世界经济重要的发展趋势和增长引擎,也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新兴合作领域。我国始终秉持开放合作态度,积极参与全球绿色治理,为绿色贸易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在深度参与绿色贸易的全球治理方面,我国在重要的国际场合,积极参与绿色发展相关议题的讨论,主动分享中国实践和中国方案,近期还在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上提出“为填补世界‘绿色缺口’作出中国贡献”。
“拓展绿色贸易正是我们践行这一承诺的实际行动。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供优质实惠的绿色产品,推动外贸全链条协同降碳,营造绿色贸易发展的良好环境。”李成钢表示。
《实施意见》在营造绿色贸易发展良好国际环境方面,提出参与全球涉碳经贸规则磋商讨论,加强绿色低碳发展议题交流,推动建立更加包容、公平的国际绿色贸易规则等意见。
李成钢介绍,下一步将持续提升高标准自贸区网络“绿色含量”,在已经签署的自贸协定中,推动纳入贸易与环境的相关内容。例如,10月28日刚刚签署的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中,就设立了绿色经济专章,并将绿色贸易列为优先合作领域。
“要让绿色产品和服务顺畅地流动起来,离不开公平、包容的国际规则和广泛互认的标准体系。我们还将通过多双边经贸渠道,参与低碳经贸规则磋商谈判,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优质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顺畅流动,让绿色发展惠及世界。”李成钢表示。(作者:中环报记者吕望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