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果业 >  正文

“油茶第一大省”湖南这样挑大梁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时间:2025-11-05 15:57:23

字号

“世界油茶看中国,中国油茶看湖南。”湖南省油茶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和科研实力均居全国首位。截至2024年,全省油茶林总面积2371万亩,茶油产量44万吨,综合产值934亿元。


油茶种植基地.png



油茶种植基地


稳坐油茶界“C位”,湖南有何高招?面向未来,“油茶第一大省”又将如何挑好大梁?10月下旬,记者跟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下经济”报道组来到湖南一探究竟。


油茶怎么种——育良种推良法


霜降过后,位于醴陵市左权镇陈东村的油茶林进入采收季。漫山的油茶树间,农户们穿梭忙碌,一握、一拧的动作行云流水,转瞬之间,袋子里便装满了油茶果。



采摘油茶.png


采摘油茶 曾智彬摄


“油茶树长势不错,你瞧这果子多饱满。今年亩产预计超过750公斤,又是一个丰收年。”醴陵金桥公司董事长邓日成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当问到丰收的秘诀时,邓日成掰开一颗油茶果向记者展示:“第一步就是要选对品种,不仅要果大、皮薄、出油率高,还要适合本地气候与土壤条件。”


湖南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展油茶良种选育研究。2022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了16个油茶全国主推品种,其中有6个由湖南选育。


为保障良种壮苗供应,湖南建成国家级油茶种质资源库和油茶杂交种子园,建设油茶采穗圃27处。2025年,73个育苗单位新育苗1.34亿株。


有良种,还得有良法。在醴陵市板杉镇金桥油茶种植基地旁的山头上,建有3个约150立方米的水泥池,里面蓄积的水肥混合液可顺着管道直达油茶树根部。


醴陵市油茶事务中心主任王光明介绍,油茶树花果同株,每年果实成熟时也进入花期,水肥一体化可以精确配置油茶树需要的营养成分,同时保障果和花的养分需求,做到“小年”不减产。


“以前靠天吃饭,现在技术在手,心里有底。”邓日成说,得益于醴陵市推广的“密度调整、合理修剪、均衡施肥、花果培管”油茶提质改造技术,亩均产量提高了约4倍。


“十四五”期间,湖南以平均每年新造50万亩、低产林改造90万亩的速度推进油茶资源培育。近8年全省油茶和茶油产量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极端干旱天气影响当年较大幅度减产,其他年份并没有明显“大小年”之分,呈现逐年稳步增产态势。


产业咋做强——延链条融三产


油茶全身是宝,其价值远不止于食用油。在湖南一家油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里,陈列着精华油、精油皂、洗发粉等多种以油茶籽为原料的产品。“我们已构建油茶采穗圃与苗圃经营、智慧油茶林种植管理、高端有机冷榨纯茶油及深加工衍生产品研发生产的全产业链体系。”这家公司董事长介绍。




茶油生产线.png


茶油生产线


湖南油茶产业不断向精深加工领域发展,开发的衍生产品涵盖日化、美妆、保健、医药、有机生物等领域。目前,全省茶油年加工能力超过60万吨,打造了52个现代油茶综合(特色)产业园,形成了衡阳、永州等7个油茶产业集群。


为突破油茶生长周期长、前期收益低这一局限性,湖南探索“油茶+林下套种”复合经营模式,通过以短养长、一地多收,让农民在有效管护油茶的同时,实现收益增长。


株洲市渌口区在油茶林下种植红松茸800亩,亩均产值2万元,“渌口红松茸”品牌获绿色食品、老字号认证。田鸣雄是邵阳市邵阳县种植黄精的“土专家”,他带领农户在油茶林下套种黄精、射干、玉竹等中药材,规模达2000亩。


油茶林四季常青,还是休闲游憩的好去处。湖南创新“油茶+文旅”“茶油+餐饮”“茶油+休闲食品”等三产融合模式,打造茶油特色小镇名片,推动油茶产业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提升结合。


株洲市湘天华油茶文化产业园入选全国首批“一县一品”特色典型案例。津市灵犀茶油庄园景区、祁阳市唐家山油茶文化园等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虎源生态公司打造的茶乡花海生态产业园,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成为株洲乃至湘赣边乡村旅游标志性景点。


如今,湖南油茶产业正从“种得好”跨向“卖得好”。小小油茶果,已成为带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焕新的“金果果”。


发展往哪走——重科技提质量


在株洲市一家公司的现代化育苗基地,滴灌管道将一株株油茶苗连接起来。负责人拿出手机,现场演示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的运作:“这套系统能根据温湿度、光照、土壤墒情,按需供给水分和肥料,实现‘指尖上’的高效育苗。”


在5G油茶智能产业园,全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每天可灌装28万瓶茶油,年加工能力可达2.4万吨。这里还建有全国首个智能云仓,能同时储存30万瓶茶油。凭借20多项专利技术打底,再加上10多项认证,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出口到美国、法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


湖南把科技创新作为油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油茶科创谷、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大研发平台,搭建以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为支撑的技术协作体系,获得茶籽剥壳、茶油加工等多项专利。根据湖南省林业局规划,未来将不断夯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良种培育、产业模式、机械装备等方面科技创新。


记者走访发现,随着茶油的认可度和市场需求增加,一些新问题随之而来,如掺杂掺假、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永忠表示,目前茶油企业、工艺和品牌存在小、多、散、杂等现象,茶油质量标准相对宽松,监管执法部门快速检测和及时查处难度很大。


多位企业负责人认为,茶油急需行业标准,并通过提高油茶果质量、加工质量来保证茶油的品质。只有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才能消减民众对茶油质量的担忧,进一步打开市场,打响“湖南茶油”的名号。


“日前已就发起制订《纯茶油》团体标准召开首次研讨会。”陈永忠透露,该团体标准有望由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油茶分会、茶油高值利用国家创新联盟牵头,利用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由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环境生物学院、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研究制订。


向“新”而行,向“质”图强。湖南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5年,湖南将坚决扛牢全国油茶第一大省的责任担当,力争新增油茶种植90万亩,实施幼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550万亩。到“十五五”末,全省油茶林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左右,茶油产量达到56万吨以上,年综合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刘倩玮)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一片陈皮的“升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