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碳中和定义 >  正文

一文看懂全国碳市场:监测、报告、核查、分配、履约、交易,这些环节你得懂!

来源:碳中和学堂 时间:2025-04-27 10:37:46

字号

在全世界都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咱们国家的全国碳市场可起了大作用,它是帮助咱们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从 2021 年开始上线交易到现在,全国碳市场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大。现在已经把 3700 家重点排放单位都纳入进来了,每年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概有80亿吨,占到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 60% 还多,是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市场。那全国碳市场到底是怎么运行的呢?

这就得从监测、报告、核查、分配、履约、交易这几个重要环节说起。

碳监测:了解碳排放的 “侦察兵”

碳监测就像是掌握碳排放情况的 “侦察兵”。它通过各种办法,像综合观测、数值模拟、统计分析等等,来获取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在环境中的浓度,还有生态系统碳汇这些信息。主要监测的就是《京都议定书》规定要控制的 6 种因为人为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生态环境部从排放源监测、环境浓度监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还有技术方法和质量控制这些方面来推进相关工作。比如说,在环境浓度监测上,从 2008 年开始,国家陆陆续续建成了 16 个国家背景监测站,有些站点能实时监测二氧化碳、甲烷这些气体,而且部分站点还完成了监测系统的升级改造,监测精度都达到世界气象组织的要求了。在排放源监测方面,选了火电、钢铁这些行业重点开展试点,像电力生产、石油天然气开采等行业的骨干企业,已经依靠现有的工作基础,开始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的前期研究了。

企业碳排放报告:基础数据很重要

企业是碳排放的主要源头,得按照要求把自己的碳排放情况核算清楚,然后提交报告。不同的行业都有对应的碳排放核算报告指南,企业要根据自己生产活动中的数据,比如能源消耗了多少、用了多少原材料这些,算出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这些报告可太重要了,后面的核查、配额分配还有履约,都得靠这些数据,数据准不准,直接关系到企业在碳市场里的权益和责任,也影响着整个碳市场能不能有效运行。

碳核查: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碳核查就是对企业提交的碳排放报告进行审核校验。专业的核查机构会按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试行)》这些技术规范来开展工作。核查机构得做到独立、客观、公正,把企业的数据查清楚,保证企业碳排放数据是真实、完整、准确的。就拿重庆市来说,2024 年是按照发电行业和非发电行业分阶段进行核查的,核查机构核查完了,相关部门还要复查。要是在核查过程中发现企业数据有问题,企业就得整改,这样才能保证全国碳市场的数据质量,给后面的工作打好基础。

碳配额分配:决定企业 “碳权益”

碳配额分配是全国碳市场的一个核心环节。现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用碳排放强度基准法来分配配额的,这种方法和咱们国家 “双碳” 目标推进的节奏很合拍。根据国家对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目标,2021 年和 2022 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发放量分别是 50.96 亿吨和 51.04 亿吨。通过合理分配配额,能鼓励企业节能减排。要是企业排放的比配额少,就可以把剩下的配额拿到市场上去卖,赚点钱;要是排放超过了配额,那就得去买额外的配额,不然就不合规了。

履约:企业合规运营的必做之事

履约是企业在碳市场里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每个履约周期结束的时候,企业得用相应的配额,或者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这些来进行配额清缴抵销。到 2023 年底,2021 年和 2022 年全国碳市场配额清缴完成率分别是 99.61% 和 99.88%,越来越高了。比如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 年 12 月 25 日,他们那儿 87 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提前 6 天就把全国碳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 2023 年度的配额履约清缴工作圆满完成了,完成率达到 100%。要是企业没按时足额履约,那可是要受到严厉处罚的,所以这也促使企业得重视碳排放管理,积极想办法减排。

碳市场交易:让碳市场活跃起来

碳市场交易让碳排放配额有了商品的属性,交易方式有好几种,像协议转让、单向竞价等等。随着市场不断发展,交易规模越来越大,交易价格也比较稳定,还有上升的趋势。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CEA累计成交量6.3亿吨,累计成交额430.33亿元。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碳排放情况,还有市场价格的变化,在碳市场上买卖配额,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些企业还能通过参与碳金融业务,比如把配额质押去融资,来拓宽自己的融资渠道,帮助自己实现低碳转型。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