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必和必拓官网近日发布的消息,安米新日铁印度公司、印度京德勒西南钢铁公司(JSW)、现代制铁以及其他价值链参与者必和必拓、雪佛龙、三井物产组成的行业联盟,目前正在开展一项预可行性研究(pre-feasibility study),以评估在亚洲多地开发建设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研究中心的可能性。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下,CCUS正从“备选方案”跃升为诸多国家的关键减碳手段。从电力、钢铁等行业的刚需驱动,到国内外政策红利释放的投资热潮,CCUS产业加速扩张的势头已然显现。
今年年初以来,华北油田巴彦油田打破“注水补能”的传统开发理念,持续探索兴华深层砂岩油藏CCUS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实现路径,着力构建集二氧化碳管输、驱油和埋存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截至8月6日,巴彦油田3个先导试验区CCUS注气量突破7万吨,创国内液态二氧化碳注入最深、注入剖面测试最深等多项纪录。
全球最大矿业集团必和必拓周一发布声明称,将联合多家钢铁制造商及工业巨头组建联盟,共同探索亚洲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机遇。该联盟成员包括印度ArcelorMittal Nippon Steel、韩国现代钢铁、美国雪佛龙及日本三井物产等跨国企业。根据规划,联盟将开展预可行性研究,重点筛选适合大规模部署CCUS技术的项目选址,旨在处理高炉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
记者8月5日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政府获悉,截至8月5日9时,内蒙古巴彦油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注入二氧化碳总量突破7万吨,标志着内蒙古建成大型二氧化碳利用埋存基地。
近日,英国政府表示,将斥资2亿英镑实施碳捕集项目——位于苏格兰东北部圣弗格斯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项目“Acorn”。此举旨在加速英国CCS项目的推进,并为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注入动力。
当前,碳捕集和封存技术(CCS)正处于技术创新走向规模化应用的“临界点”,在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与碳市场推动下,CCS从“可选项”变为“必需品”,尤其是在海运脱碳领域。事实上,对现有船舶而言,高昂的改造成本、漫长的更新周期、新型燃料基础设施的匮乏构成减排“三重壁垒”。在诸多路径中,船载CCS技术因“即装即减”且兼容现有船舶动力系统,被视为撬动存量船舶深度脱碳的解决方案之一。
记者从怀柔实验室新疆研究院获悉,由该研究院牵头承担的新疆重点研发专项“新疆地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日前顺利通过验收。该项目旨在系统调查研究新疆地区碳源分布、封存潜力、源汇匹配等方面情况,重点攻关二氧化碳规模排放现状及发展趋势、地下储集空间潜力及分布特点,因地制宜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为新疆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能源领域碳减排提供决策支持。
近日,国际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创新合作组织会员大会暨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该组织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石化牵头发起,联合50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单位和个人,旨在搭建全球共享交流平台,汇聚世界高端智库力量,推动技术迭代创新应用,促进CCUS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打造应对气候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接到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委托后,新疆研究院仅用15天时间就高质量编制完成《新疆准东地区煤制气项目CCUS/ CC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封存CO2规划方案》,为保障三大煤制气项目通过国家能源局核准和生态环境部环评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近日,怀柔实验室新疆研究院CCUS团队核心成员桑国强介绍,国内同类项目环评周期平均需要2—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