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邯郸市政府召开“邯郸市绿色低碳发展典范城市建设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作为河北省典型的重化工城市,邯郸市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建立钢铁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推进钢铁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定钢铁产品碳足迹核算地方标准等措施,加快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
8月19日,福建省首张由国内外认证机构发证、获国际客户采信的碳足迹核查证书在奋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颁发。“该证书首次实现了‘一次核查、两张证书’。国内认证机构方圆集团主导核查,国际权威机构上海天祥进行技术复核,双方结果互认,同时发证,实现了国际与本土认证机构的资源优势互补。”省市场监管局局长黄水木表示。
我国建材行业近日发起《全球建筑材料行业碳减排联合行动倡议》,倡议全球建材行业以创新驱动绿色变革,以协同构建低碳生态,以合作推动低碳发展,将低碳转型转化为推动建材行业升级的内在动力,共同创造更加绿色、低碳、美好的未来。
种出1千克黄花梨,会产生多少碳排放?13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向建宁县福胜果业有限公司颁发全国首张黄花梨产品碳足迹证书。证书标明,每千克黄花梨产品碳足迹数值为“0.57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近日,经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家电行业首个产品碳足迹国家标准《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房间空调器》(GB/T 46027—2025)正式发布。该标准由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空调”)联合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主导编制,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家电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8月12日,2025江苏生态日·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活动在南京举行。记者从现场获悉,截至目前,我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已入驻企业1018家,42家金融、技术和咨询服务商,完成核算报告500份,出具认证报告230份。
企业,作为碳排放管理的主体,正面临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双重变化。碳管理是压力还是动力?当前,该领域的政策标准、技术瓶颈、数据体系建设情况如何?这些问题正得到越来越多业界专家的关注。
今年是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收官之年。截至今年7月,已有197家钢铁企业完成全流程或部分环节超低排放改造公示,全国6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3.5亿吨粗钢产能完成重点工程改造,上述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80%以上。
8月6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市生态环境局、重庆市发展改革委、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召开了“重庆市笔记本电脑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启动会。作为全国唯一笔记本电脑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城市,重庆正式启动试点。
近日,历时5年编写、由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牵头完成的《中国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研究报告发布,为国家按期实现“双碳”目标再添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