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华在介绍生态环境法典时提到,生态环境法典编纂采取适度法典化的模式,对现行有效的30多部生态环境法律分情况处理,其中包括适当考虑绿色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法治需求,填补法律空白,作出一些原则性、引领性规定,体现法典的时代性、前瞻性。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加强统筹协调,对新纳入的重点排放单位开展政策宣贯和专题培训,实现新纳入企业培训全覆盖。同时,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确保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4月22日,教育部发布2025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公布最新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共增设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低空技术等29种本科新专业,纳入2025年高考招生,并首次建立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今天(4月1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要朝着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方向来持续推进,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张靓丽名片。在谈到林业碳汇与碳市场问题时,李高表示,林业碳汇已经进入了碳减排市场,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项目类型,这项制度既服务美丽中国建设,也为中国的碳减排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月15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制定、数据质量管理、配额分配与清缴等有关工作提出要求。
为统筹做好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工作,保障市场健康平稳有序运行,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现将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制定、数据质量管理、配额分配与清缴等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年来,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重点排放单位碳减排意识持续加强,配额清缴完成情况全面趋好,各类经营主体踊跃参与,自愿开发和实施减排项目,碳市场功能不断显现。”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表示,两个市场通过碳抵消机制互补衔接,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碳市场体系,实现对减排主体的全覆盖,助力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意见》提出,要防止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开展恶性竞争,加强反垄断监管执法。
2025年4月1日,备受瞩目的《上海市碳排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这一法规的出台,标志着上海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记者4月1日了解到,经国家认监委同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CNAS)近日向亚太认可合作组织提交了两项温室气体排放相关规范及指南,现已获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