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应显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初步形成了全国碳市场多层级、较完备的法规制度体系。截至2025年6月30日,配额累计成交量6.69亿吨,成交额459.3亿元,其中2024年全年成交额180.44亿元,创历史新高,配额清缴完成情况全面趋好,价格“指挥棒”作用逐步显现。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已登记项目23个、减排量948万吨。碳金融产品类型不断丰富,金融机构参与程度提升。未来,将在严守风险底线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市场要素、完善价格治理机制。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近期公布。
近日,中办、国办《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对外公布。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26日表示,这份文件明确了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生态环境部将从三方面发力,进一步推进碳市场建设。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目前,我国已建立重点排放单位履行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社会自主减排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为推动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目前,国家层面已出台做好“双碳”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个顶层设计文件。部门层面制定了12个分领域分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科技、财政、金融、标准、消费等30余项支撑保障方案。31个省(区、市)都出台了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
8月15日,生态环境部就《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纯农林生物质并网发电、热电联产》《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海上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陆上气田试气放喷气回收利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陆上油田低气量伴生气回收利用》4项方法学公开征求意见。
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建立完善与上海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机衔接、与全国碳市场有效补充、与国际碳市场规则匹配适应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成规则完善、诚信透明、广泛参与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管理体系,逐步形成以碳市场为主体的碳定价机制,将上海碳市场打造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碳交易、碳金融、碳定价和碳创新中心,制定本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家 “碳达峰、碳中和” 战略部署,响应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需求,配合我国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的落地实施,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拟在“审定与核查机构认可” 门类下增设“产品碳足迹核查机构认可”分项制度。为保证相应认可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制定CNAS- CNAS-SVXX:202X《产品碳足迹核查机构认可方案》,现已完成文件征求意见稿,在网上公示征求意见。
今年是“双碳”目标提出5年,我国“双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实现“双碳”目标并非坦途,仍需跨越重重挑战、攻克诸多难题。如何增强公众低碳意识,使绿色生活方式成为社会风尚?怎样依靠各类低碳技术与数字技术,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我国如何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围绕这些关键议题,人民论坛对杜祥琬院士进行专访。
为进一步提升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指导各地方编制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我们组织编写形成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修订版)》,现公开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