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镇安县林能科技生态防护造林碳汇项目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挂网公示。这标志着商洛市首个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林业碳汇项目进入关键阶段,是继榆林市榆阳国资碳汇造林项目后,陕西省第二个公示的同类项目。
海洋碳汇主要由海岸带生态系统碳汇、渔业碳汇和微生物碳汇等组成,其中以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为主体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是最主要的部分。开展海洋碳汇核算是评估海洋碳汇能力与潜力的基础,不仅有利于深入了解海洋碳循环过程和机理,推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同时有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国开展海洋碳汇交易、建设海洋强国、提高国际影响力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朱教君认为,碳排放权即发展权。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应从三个维度深化对碳排放的科学认识:历史维度,正视历史责任,建立工业革命以来碳累积排放核算体系;发展维度,追求发展平权,构建满足发展中国家合理发展的碳排放权动态分配方案;治理维度,推动技术共治,创新绿色清洁技术。
近年来,围绕绿色金融的重磅政策描绘出行业发展的十年目标和路线图。决策层的重视、市场的响应、可持续发展的迫切压力,正汇聚成一股“不得不干”的合力。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已超40万亿元,位居全球首位。绿色债券市场蓬勃发展,发行规模持续扩大,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绿色产业。绿色保险也加速前行,为实体经济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从《通知》部署的8方面重点任务来看,对新能源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带来积极影响。”西安工程大学产业发展和投资研究中心主任王铁山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已成为“双碳”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建设零碳园区可实现新能源的就近就地消纳。
在全球每年排放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占比约76%。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对二氧化碳减排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用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为了确保我国CCUS技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强相关政策支持非常重要。
2025年6月25日,全国低碳日上海主场活动上,上海碳普惠正式上线。经历近8个月的调试运行,碳普惠平台已有13万用户受邀参加了抢先体验。何为碳普惠?上海碳普惠平台如何运营?兑换商城由谁搭建?是否能够可持续?又能为市民生活带来哪些改变?今日本版将为读者解密,了解其背后的逻辑。
近日,FXGT表示,自愿碳市场(VCM)正在经历一场安静但深远的复苏。尽管其当前规模远小于强制性碳市场,但随着高质量的碳移除项目(如矿化技术)逐步成熟,这一市场正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与资本支持。FXGT认为,VCM的崛起将为全球碳减排目标提供有力补充,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技术投资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在碳中和趋势推动下,发展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对于构建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的能源系统至关重要。近年来,全球CCS技术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全球运营的CCS项目年产能已超过5000万吨,较2024年保持平稳增长。基于各国现有CCS项目规划,预计2030年全球碳捕集能力将达到4.3亿吨/年、碳封存能力将达到6.7亿吨/年。
6月30日,MHMarkets迈汇分析认为,尽管短期面临政策不确定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市场正迎来长期爆发性增长,大型能源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下注这一“低碳黄金赛道”。根据全球能源咨询机构Wood Mackenzie最新预测,到2050年,全球CCUS市场将增长28倍,达到每年2,061百万吨的处理能力,总市场价值将超过1.2万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