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我国首次按照中国民航适航规章完全自主研制的AG600飞机在京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标志着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通过了严格测试和验证,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进入市场“准入证”。
日前,宁波市生态环境局镇海分局在宁波石化区正式“上线”了一台傅里叶红外遥测仪,可对周边3公里范围内环境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分布情况进行24小时“在线”遥测。据悉,这也是宁波市启用的首台傅里叶红外遥测系统。
在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万米深渊,压强相当于一个指甲盖上站了一头一吨重的犀牛,温度接近冰点。如今,一台身长不到50厘米、体重仅1500克的“小精灵”来到这一曾经的小型机器人“禁区”,为深海探索带来更多可能性。
由中航工业研制的AG600-1005架机在陕西蒲城民机试飞中心完成可燃液体排放表明符合性试飞,滑进停机坪稳步停好关车,标志着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圆满完成取证前全部试飞科目,向适航取证目标又迈出关键一步。
中国科学家已成功构建目前最高水准超导量子计算机——105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再次打破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
“人工树叶”是一种模仿植物光合作用原理的材料或装置。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研发出一种新型“人工树叶”装置,借助催化剂能够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清洁燃料和化学品,为可持续能源和化工生产提供了新途径。
作为江苏省重大项目,极电光能建设的全球首条GW(吉瓦)级钙钛矿组件量产线日前正式投产运行。
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上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12月31日,国家电网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11号机组,经过紧张调试和试运行,状态良好,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这座拥有12台机组的“水能充电宝”“满格”运行。
12月17日,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220吨级大推力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在河北涞源试验中心进行了首次整机试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大推力补燃循环氢氧火箭发动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