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共同撰写的《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国际贡献》研究报告日前在京发布。
4月28日,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2025年新能源市场长期展望报告》。报告称,人工智能的使用增加导致电力需求增速加快,这给企业带来了挑战与机遇。预计到2050年,受经济发展、新能源汽车、制冷需求和数据中心等因素推动,全球用电量将增加75%。
多年来,我国的绿色税收制度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以环境保护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等“多税共治”、以系统性税收优惠政策“多策组合”的绿色税收体系,涵盖资源开采、生产、流通、消费和排放五大环节。
新能源汽车日益普及的背景下,车网互动作为连接交通与能源两大系统的关键技术,也成为我国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近日,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30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这意味着,虚拟电厂将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深圳,这座以市场化与创新闻名的城市,早已在虚拟电厂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美国政府4月21日决定对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和越南的太阳能制造商征收高额关税。太阳能电池和面板产品将面临根据产品原产国而定的“反补贴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近日,多项权威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季度迎来开门红。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车企在新品、价格上的进一步发力,以及相关政策红利的长效释放,二季度新能源汽车产业潜力将得到进一步发掘,市场延续增长态势。
日前,国家工信部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预计将于2026年7月正式实施。修订版本被业内称之为“最严动力电池安全令”,社会对动力电池安全的担忧有望得到改善。
近年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不仅在能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有望在未来10年给全球能源行业带来巨大变革。可负担、可持续的电力供应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因素,也让能源行业处于当今最重要的技术革命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