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今年一季度,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
4月23日至25日,中央组织部、生态环境部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联合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专题培训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开班式并授课。全国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部门共10.2万名干部参加培训。
为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海洋伏季休渔秩序,农业农村部、公安部、中国海警局决定自2025年5月1日至9月16日开展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行动。
“春日无限好,只是飞絮扰。”作为绿化主力军,杨柳树为改善北京生态环境立下汗马功劳。然而,漫天飞舞的杨柳飞絮,也给市民生活带来诸多困扰。
中国首个索道云边界观测试验28日在江西庐山完成,将为揭示云雾形成机制、提高庐山云雾景观预报能力等提供重要支撑。
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多部门印发了《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国家方案(2025—2030年)》,全面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管理,协同应对臭氧层损耗和气候变化,推动相关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3年底,中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森林蓄积量超过200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增绿最多的国家。那么,中国到底有多少棵树?
我国日前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福建霞浦压水堆1、2号机组、山东海阳三期工程、广东台山二期工程、广西防城港三期工程等5个核电项目。我国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
4月27日,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继民法典之后,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重要看点?
2025年4月27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5编、118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这份承载着护航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历史使命的重要法典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