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近日,《西宁市零碳场景示范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方案》明确,将通过园区、工厂、公共机构、景区、建筑五大零碳场景示范建设,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零碳场景建设经验,有效推动全社会各领域降碳理念、机制、技术等提升和创新,在碳中和先行先试中走在前作表率,率先在西北地区开展零碳场景建设。
零碳园区,承载着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大使命,是实现我国“双碳”战略、推动城市绿色转型的核心载体,正在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建立一批零碳园区”,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4月14日,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发布通知,决定将29个村纳入全球环境基金(GEF)第一批“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试点名单。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建立一批零碳园区”的部署要求,4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零碳园区建设申报遴选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坚持“宽进严出”的原则,通过提前谋划、先行先试、模式创新等举措,推动有条件、有意愿的园区积极开展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零碳园区建设,打造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和新增长点。
企业通过移动储能装置优化能源使用,可以实现从源头到终端助力企业减污降碳,兼顾了企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工业领域绿色转型的一个创新解决方案。
近日,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玄洪平率博士团队赴湛江霞山特呈岛开展专题调研,为这座被誉为“零碳之岛”的海岛擘画“国际碳中和旅游示范岛”建设蓝图。
近年来,绿色、低碳成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高频词。它没有停留在与会嘉宾的倡议和展望中,而是由蓝图变为实景。除了“可触可感”的零碳场景,低碳科技遍布会场,源源不断供应绿能,悄无声息实现减排。
从新能源汽车到绿色智能家电,从共享经济到二手循环,从零碳有机蔬菜到外卖包装袋重复使用……当前,“该省省、该花花”在这届年轻人当中深入人心,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覆盖了他们的衣食住行,绿色消费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以及海外市场对电池碳足迹管理要求的提高,加强碳管理已成电池企业面对的重要课题。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那么,零碳工厂怎么建?企业如何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