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已进入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面临着新能源消纳压力增大、高耗能行业深度降碳困难等挑战,亟待通过政策、技术、模式等方面创新实现“破局”。建设零碳园区,正是推进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
24日,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大楼在山东青岛正式启用,除了光伏发电,这个大楼还能通过梯次储能电池和新能源汽车放电,实现100%绿能替代,该大楼的正式启用标志着我国在零碳建筑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G30连霍高速眉县段,一处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正孕育着陕西交通领域的绿色变革。作为西北首个零碳服务区,眉县服务区提质升级项目目前推进顺利,计划今年10月底正式投用,将成为陕西省践行“双碳”战略的生动实践。
吴华认为,绿色转型、技术创新以及ESG建设三者从长期来看仍然协调一致,但从短期来看,如果企业注重于国际化、全球化发展,ESG则可以成为避免罚款的优势项,而不做ESG则可能将面临市场准入的问题。“ESG的建设不仅仅是技术和经济空间的工作,它同时还带有与社会密切相关的关联度,因而企业的绿色转型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平衡成为关键。”
近半年来,“零碳园区”俨然成为各地产业转型的新热词,建设热情高涨。然而,在这股热潮中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苗头。日前,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蒋毅在会上强调,零碳园区建设不是戴帽子、挂牌子,是一项创新性强、挑战性高的系统性工程、长期性工作;不是要打造“政策洼地”,而是要建设“绿色转型高地”。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与自治区工信厅、自治区能源局联合印发方案,计划通过试点推进、示范引领、模式创新等举措,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零碳园区,培育创建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零碳园区试点,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据国网三明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起,该公司结合泰宁旅游特色,配合地方政府推出零碳交通、零碳住宿、零碳餐饮等能源替代项目,通过充电游船替代燃油游船、电气化厨具替代燃柴厨具以及酒店集光、储、充为一体的微电网项目推广建设等措施,打造“零碳金湖”名片。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逐步完善相关规划设计、技术装备、商业模式和管理规范,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有力支撑。本文聚焦零碳园区建设,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探讨石油园区如何推进零碳绿色发展。
“零碳园区真正落地,面临传统的、集中式大能源系统和逐渐出现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朱彤直指零碳园区发展的症结。他打了个比喻,基于RE分布式能源(DERs)和零碳园区成长起来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犹如在用户侧纵向给大能源系统打入一个“楔子”,围绕传统大能源系统形成的相关机制无法协调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阻碍零碳园区良性发展。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小学正处于竣工验收阶段,这座华南地区首个近零能耗“近零碳”试点标杆校园将于9月正式亮相。该校以24513.82平方米的绿色建筑体量,成为深圳探索未来教育范式的“微型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