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论坛 >  正文

汪海洋:加快建设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的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

来源:中国能源网 时间:2025-08-29 17:06:31

字号

建设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自2021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已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国碳市场扩围安排、制度构建、试点推进、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总体要求。在完善管理体制和支撑体系方面,《意见》明确要求“推动建设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的全国碳市场管理系统、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强化服务功能,保障数据安全”,这为数智化在全国碳市场管理中的深化应用指明了方向。


以数智技术推进全国碳市场创新发展


数智技术是实现重点行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路径。全国碳市场覆盖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等重点行业,均属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和转换增长动能的关键时期,数智化技术对于产业绿色化发展具有放大叠加、聚合倍增效应,成为产业全面绿色转型的“催化剂”。通过融合前沿信息技术嵌入产业链关键环节,高耗能企业可以实现对能耗和碳排放的精准化计量、精细化管控、智能化决策,有助于提升企业碳排放管理水平,加速企业侧节能降碳改造进程,革新传统生产流程和业务模式,推动数字技术不断向产业链各领域、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渗透和赋能,逐步推进全产业能源资源、产业结构、消费方式的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数智技术是助力全国碳市场治理能力提升的核心驱动。当前,伴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数字化和虚拟化,传统经验驱动的治理模式在应对海量、多维、动态的数据信息时存在明显的认知局限与效率瓶颈,难以迅速、精准实现社会治理目标。数智技术的嵌入,能够将生产链条解构为可量化、可计算的数据关系网络,满足数字社会灵敏感知、精准解析、动态适应的治理需求。在推动实现全国碳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之下,要实现全国碳市场建设管理的全链条、数字化和智能化,核心就是要充分发挥数智技术在数据管理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引领全国碳市场治理模式由经验和被动管理向数智化精准和主动全过程管理转变,打通市场治理“全链条全环节”,推动建立跨部门业务协同、跨领域资源调度、跨场景决策联动的全国碳市场数智治理新模式,支撑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合、全域覆盖的全国碳市场现代化治理格局,为全国碳市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数智技术是推动形成全社会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化不仅意味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同样意味着生活方式的转变。数智技术可以在不同场景下针对个性化需求创新绿色消费场景体验,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从供给端引领消费者体验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通过及时准确披露各类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树立理性、积极的舆论导向,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集民力,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可以引导公众树立数字化绿色思维方式,增强全民的低碳意识、环保意识,推进全社会养成绿色智慧的生产生活行为习惯,进一步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让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更高、含碳量更低、含金量更足。


建设信息化平台,赋能碳市场管理成效显著


为做好全国碳市场运行管理,生态环境部组织建设了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等信息平台,实现全国碳市场用户全集成、业务全覆盖、数据全汇聚,用数智技术赋能全国碳市场数智化治理成效显著。


推动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生态环境部以碳市场全业务一体化管理为导向,贯通排放报告、第三方核查、配额分配、交易履约、监管执法等业务链条,支撑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三级联审,推动碳市场治理从“分段式管理”迈向“全链条协同”,保障了各类主体实时联动,碳市场所有业务在线高效运转,基本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全国一盘棋工作格局,推动全国碳市场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市场活力稳步提升,各主体市场参与意愿逐渐增强,行业减排效果逐步显现。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碳排放配额成交量 2.63 亿吨,成交额172.58 亿元。交易规模逐步扩大,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参与交易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较第一个履约周期上涨 31.79%。


推动数据质量显著提高。通过融合应用执法、实时工况、CEMS、排污许可等生态环境数据和工商、煤炭、电力、能耗等部外数据,生态环境部组织建设了统一的碳排放数据中心,同时,基于大数据、知识图谱等技术,搭建了智能校核模型,内置极值、阈值、标准值、逻辑校验等4大类校验规则,实时对元素碳含量、低位发热量等关键指标进行比对分析,引导省、市两级逐条辨别,通过审核数据流压实各级责任链,构建形成事前规范化填报、事中智能化预警、事后清单化检查的MRV全过程数字化管理闭环,推动数据质量得到显著改善。2023年3月以来,重点排放单位月度存证按期提交率连续保持100%。2023年度核查工作中,核查机构开具的不符合项相比2022年降低约35.7%;不符合项一次整改合格率约为92%,较2022年度显著提升。


推动绿色低碳意识明显增强。基于企业填报数据、核算核查指南、政策解读信息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碳市场全领域线上知识库,支撑全主体一键检索碳市场相关信息;搭建双碳网络学院,邀请行业内权威专家学者,全天候、全覆盖、多模式开展双碳业务培训,培训总计10000余人次,全方位提升管理人员和企业从业人员能力和水平;建成全国碳市场信息网,对外发布全国碳市场通知公告、新闻动态、标准规范、信息公开等,支撑信息统一发布。截至目前,公众号关注人数已突破19000人,访问量突破2700000次,全国碳市场的用户覆盖面、全民参与度及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新形势下全国碳市场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任务


当前,国际博弈加剧、配额履约政策收紧以及市场扩容同期加速,倒逼国内高碳企业转型加速,相关行业将迎来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数据质量风险隐患重重。同时,以智能终端、智能算力、智能网络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快速迭代,催生新一轮产业革命加速演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的黄金时代在此刻交汇。全国碳市场信息化工作正站在时代发展的关键节点,唯有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才能推动碳市场信息化工作迈向新高度,确保全国碳市场行稳致远,行之有效。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一是根据生态环境部扩围工作安排,拓展新行业填报功能,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提升信息化支撑服务能力,支撑覆盖更多重点行业,提升市场活跃度;二是全面打通交易、注册登记等涉企业务,推动全系统统一用户、统一数据、统一业务,减少企业办事流程,确保全国碳市场各项业务有序运行、高效办理;三是优化完善异常数据识别规则,推动构建基于平台的“问题线索拉条挂账-整改情况线上提交-问题销号线上反馈”的高效工作机制,实现碳市场数据质量穿透式监管;四是从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应用开发、模型构建等方面分行业、分领域完善全国碳市场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推动全国碳市场数智技术标准化、体系化发展;五是加强区块链在碳排放自动监控方面的全面联网应用,推动企业原始数据、核算过程、结算凭证、生产台账、核查结论、交易记录等全环节数据“上链存证”,推动数据链上实时比对、源头追溯,防范数据造假;六是加快碳市场智能核查大模型部署应用,实现企业原始凭证材料的智能核查分析,减轻各级监管压力;七是持续开展数据安全评估,做好网络安全防护,确保系统安全稳定;八是加大中央资金支持力度,提升地方碳排放监管能力,鼓励有条件省份建设区域碳排放管理系统,其他省份充分利用好管理平台开展数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九是推动企业建设碳资产管理系统,构建企业碳排放数字化管理体系,提升企业数据质量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通过技术赋能推动碳市场治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推动构建全国碳市场数智化治理体系,为全球碳市场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作者系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