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学术期刊《新植物学家》上发表的一项新成果,揭开了番茄种间单向不亲和反应的神秘面纱,为解决番茄“相亲”难题找到了新的方法。
中国林科院资源所林草人工智能与可视化创新团队研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林木三维表型多样性与空间结构耦合新方法,实现林分空间结构单元中林木三维表型的相互作用和交互关系的精准表征,以及林木三维表型精准计算与生长模拟预测。
近年来,南京市浦口区牵头承担了省农机装备示范推广项目,以“示范引领、多方协同、全链覆盖”为核心,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浦口经验”。
在济南莱芜区,智慧农业模式使得果蔬种植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南来北往”。
青藏高原高山特有物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通过重建末次冰盛期以来青藏高原高山树线演变历史,发现是古树线波动塑造了青藏高原高山特有物种多样性格局。
独脚金是寄生在高粱上的一种植物,能导致高粱减产甚至死亡。近日,我国科学家首次从高粱中发现两个独脚金内酯外排转运蛋白SbSLT1和SbSLT2,敲除这两个基因后,高粱对独脚金的抗性显著提高。
一滴油、一碟菜、一杯茶,碗里杯中,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民生。记者跟随致力于破译“食物密码”的科研人员一起,走进实验室、来到田间地头,感受科技进步带来的舌尖上的改变。
眼下,正是南繁育种季,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南繁基地里,玉米、水稻等作物正值授粉期,玉米研究所的育种专家也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工作。
一套智慧栽培技术不仅可以让棉农足不出户进行作物长势监测,按作物生长需求进行浇水、施肥,还可降低棉花水肥管理用工成本80%以上,水肥药成本减少10%~30%。
当新技术新装备应用于从育种到采摘全流程,当一个人就可以打理上千亩耕地,当田间地头的角落都能享受物联网的便利……插上数字化的智慧“翅膀”,现代农业将会释放怎样的蓬勃潜能?